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工作室 > 理论探索

语文人本教学的要义

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1-06 07:34:52   您是第0位浏览者

 

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学 杨邦俊

 

     语文人本教学是在吸收我国传统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参考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着眼于人的培养,立足于语文学科,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向广阔的生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进行的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方法。这种教法的要义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语文教学必须以育人为中心,坚持培养人和发展人这个根本;语文教学必须坚持学科性和多维性,采用语文学科固有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需要走出唯教材是语文的狭隘圈子,利用多维的教育资源,进行综合的人本教育。

 

一、一个中心:培养和发展人

 

语文人本教学倡导以 “育人”为中心的教学观,即 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和发展人为根本,坚持以下教育理念,实施归依人性,完善人格,发展人性的真正的人本的教育。

1. 关怀人性 发展人性。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所有行为的根源。人本教育认为人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改善和发展。语文教学关怀人性,就要是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类基于自身的美好感情和劣根性,关注人性的善恶美丑;语文教学发展人性,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心德和品性,去恶向善,把学生教育成心智健康,品质纯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日,我在学校楼道里听见几个学生边走边议论,走廊上有“地雷”。上去一看,原来是一只躺在地上的壁虎。回到办公室,我马上写了一首小诗《偶遇》:

学子并步出楼途,说笑一路奔一路。

忽闻一声有地雷,停步笑看是壁虎。

并加了“壁虎多闲,君子莫踏”的提示语,放到壁虎所在的位置。课间,我又叫来学生观看,第二天,学生交来很多随笔。有人说:“壁虎辞世的时候,头是朝着窗外的,它向往光明、生存和自由。可就在光明出现的那一刻,不幸降临了。”有人说:“当看到那一团褐色时,我惊呆了! 我为一只来这人间偷闲的壁虎,被我亲爱的同学踩得像一团褐色的泥巴而惊呆了!”还有一个学生写道:“壁虎一虫,命贱如土,阳人(本人的笔名,下同)怜虫,视块如玉。由是观之,小人视泥块为泥块,君子视泥块为玉石!”更有人写道:“不知那几个踩死壁虎的同学是否有过自责,我是怀着敬畏的心情离开那个严肃的地方的。第二天,我无法抑制内心的不安,再去看壁虎,然而,它已经不在了……”  很多学生都写了文章来祭奠这样一只被人类踩死的壁虎。

人性中有很多善端和恶端,一般都会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表现出来。一个人本教育的优秀教师一定善于巧妙地捕捉时机,采用语文的方式,把它们定格下来,指导学生观照,发现其中的善恶美丑,引导学生去恶向善,发展美好的人性。

2. 开启智慧 完善人格。人格和智慧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根本。从人的成功基础上看,健全的人格和智慧是人建功立业的基础。教育只有开启智慧,才能着眼这个基础;只有完善人格才能促成这个基础。人本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需要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现象,观照人物的行为表现,吸取做人的智慧,摒弃消极落后的人格心理,提升自己的人格水平。

2011年3月的一天中午,我到学校上班,路过我们宜都盐业公司,远远地就看见公司门前围了很多人。上去一打听,原来是在抢盐,有车载的,肩扛的,也有老人和小孩抬的,只有一个老妇人站在旁边笑。我上去问道:“老人家,您怎么不抢?”她回答说:“2003年抢的盐还没有吃完!”我说:“老人家,您骗我吧,当年抢的可是板蓝根和醋。”老人一笑,说:“当年,我们抢板蓝根,也抢盐的!”我微笑着告别了老人,来到学校,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了下面这则短文:

抢板蓝根亦抢盐

既午,杨子驱于校,过盐市,人聚车堵,有长龙。问其故,皆曰:“抢盐!”近观,车载不绝,肩扛亦有,白发、垂髫舁而归者,往往而是。惟一姥,袖手而顾。

余上问:“何不抢?”对曰:“前年癸未,犯‘非典’,抢焉,今未尽。”余诘曰:“诓也!彼抢者,板蓝根、醋也!”姥曰“妾抢板蓝根,亦抢盐!”

杨子不语,捧腹而去。

第二天,学生纷纷交来了随笔,我们从中摘录两段。

邓临风:中国民众从古至今便深藏一劣根——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毫无主见,自此也引发诸多恶习,如,麻木冷漠, 无铮铮铁骨,俗不可耐,根深蒂固。鲁迅先生用其犀利的刀笔,都无法将其斩断,可见其之“顽强”。

陈贝茹: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没了。世界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不好使。世界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没来,盐买多了。世界上最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不在了,盐没有吃完。          

抢盐风波凸显了国民人格方面的劣根性。教师采用语文的形式,把它定格下来,引导学生反思其中的是非曲直,学生自然明白做人的基本原则。长期接受这种教育,学生就能舍去劣根性,完善人格,走向智慧人生。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人本教育利用现实资源,通过语文教学开启智慧,完善人格,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特征。

3.  凸现人本,张扬个性。学习的本质是为了完善和发展自我,语文教学只有坚持以育人为中心,重视人的教育,才能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需要,因人而教,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                       

2011年我校分班。高一年级三班有一个叫张怀丹的学生特别爱好文学。分班前,她送我一本精装本《中庸深解》,并说:“杨老师恐怕再听不到您授课了,送一本书以示留念。” 我欣然接受了学生的礼物,并回赠了一幅诗稿:

赠怀丹君

辛卯新岁,文理设科,行别,弟子张君怀丹馈余《中庸》,有深解。余感其真,手书一绝以赠之,勉其力学。并笑曰:“他日,你我一成,此必贵,吾与汝当力效之。”西楚阳人欣此:               

             文笔翰墨连三管,  曲尽江天描万山。

             莫道先贤绘锦绣,  当怀新陌第一丹。       

 诗意取我们宜都著名的三管笔掌故,暗喻宜都地缘优美,文化厚重,养育了一代一代的文豪,催生了众多的锦绣文章,但最让人期待的还是新锐一枝,丹笔绘彩,妙绝古今。诗中含有很深的寄寓,翰墨宣纸,遒劲的书法,前途无量的学生,加上一句戏谑之词——有朝一日,假如弟子和老师一个成为大文豪,这幅书稿就将成为珍贵的文物,对师生都是激励,人本的个性化教育可见一斑。

对于一个爱好文学的学生而言,这幅诗稿,这次教学对她的影响一定是终身的,对她的个性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

 

二、两个基本点:学科性和多维性

 

1. 语文人本教育的学科性。语文人本教育必须坚持语文的学科属性,采用语文教学应有的方法来进行。简而言之,只有采用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的人本教育,才是语文人本教育。

2014年3月8日,早晨六时许,我到一年级十四班教室上早自习,推门一看,地上有一水瓶。拾取来一看,上面写着“佳得乐”三个字。我笑了笑,把水瓶捡起来,立在讲桌上,随手在黑板上写了一首《偃瓶歌》:

有偃瓶兮名曰佳得乐, 失爱佳人兮委以地。不入笾箧兮睡门口,             怨美丽兮无情义。 莫我肯顾兮遭遗弃,阳人怀恩德兮把我拾取。立讲桌兮为弃者见,赋其篇兮告天下……

闻歌,众皆喜,女生乐,男生亦乐,一班皆乐,我又笑着对学生说:“佳得乐矣!”然后,又从文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讨论,从形式上看,作为歌是否完整,需要怎样修改?最后师生一起在结尾处,补写了两句:

 闻而起兮歌且舞,佳得乐兮佳得乐……

我们说上例是人本教育,有人本教育的创意,对那个随便抛去瓶子的人,对全班学生都是一种做人教育,但更应该说是语文教学,充满语文的情趣,有文学教学的内容。因此,语文人本教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性,即必须采用语文教学应有的方法来进行。如果偏离这个原则, 就失去了语文教学固有的属性,就不是语文教学,也就不是语文的人本教育。

2. 语文人本教育的多维性。语文人本教育走出以往“唯教材是语文”的狭隘圈子,确立了“人本”教育的崇高理想之后,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中几乎都可以按照人的教育的需要去深度开发,都可以采用语文教学的方法来教学,从而产生令人震撼的育人效果。语文人本教育需要利用多维的教育资源,进行综合的做人教育。

2011年秋季学期,我执教的二年级十班,是一个文科大班,85名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很是压抑。为了改善环境,学校专门为该班开辟了一间大教室。我敏锐地意识到,迁入新教室是一次人本教育的大好时机,早早地就制定方案,搬迁之际,我启发学生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一点“语文”来。

迁入新教室两天,见学生仍然没有什么反应,我则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了一篇小文章:

文人重迁

古之文人每迁必属文,为铭,为记,为斋名,十班有文人乎?迁之也久,室也无名,记者、铭者未之有也。阳人每来必拭目,见之乃罢,并曰:“文人重迁,不可亵也!”

第二天早晨,我又用黑墨宣纸写了下面这篇“四大宫记”,加上小注,贴在教室里:

四大宫记

 古之贤学者必兴宫,以来鸿儒;古之志学者养四大,以待天下。四大者:一曰“大德”,以归正也;二曰“大道”,以长善也;三曰“大信”,以匡时也;四曰“大时”,以开来也。大德者不官,大道者不器,大信者不约,大时者不齐。余以彼四大者名宫,此屋必出大矣!

逢十班迁新,阳人为之名,并记。辛卯良月,初九日。

弟子萧展深解老师的用意,第一时间写了一篇《初进“四大宫”》:

换教室,亦要换人心,进此门,须习得大德,悟得大道,守住大信,把握大时,方天马行空,鹏程万里!

室内有阳台,开窗可望远,搬入新教室,喜从中来,李娴竹写了一篇《搬迁之喜》。

搬进新教室有三喜:一喜教室宽敞明亮,早晚有阳光爱抚;二喜占得地利,室后有一阳台,可以开窗望远,调息养气;三喜“前辈”学子做出表率,传此屋曾出过状元、探花。

另有一群学生则为室名闹不平。李星指谪老师赐名太古,不够时髦,写了一篇《三大公屋》:

阳人赐名“四大宫”,太古,不为人懂,小生愿名“三大公屋”。每日入室,观其堂堂正正,光影绕之,少年才俊伏案求学,余为之叹,曰:居其大屋,当怀大志,创其大业,是谓三“大”公屋也!

姚嫚则力推一新室名——《阆焕轩 》,不无风趣地写到:

前日闻阳人为室名,始觉不典,虑之三日,终得一名:阆焕轩 。“阆”乃神仙之所,余观十班之众,学绝才拔,皆为神造,非此轩无以养也。且素以抢饭之速称于校,故曰“阆”。“焕”者,光鲜之谓也,焕乎其章,含采放光!吾辈迁而极焕居而至光也哉!“轩”者,内小阁也,有纯净水,此乃生命之源,由是滋养,此屋必非简单过往,故而称之“阆焕轩”!

最后我们师生合写了一篇《迁新记》,详其事。并发给全班学生学习。

吾班八十有五人也,蜗居一室久矣,长校者恤之,劈一别室。迁居之日,阳人板书《文人重迁》,赐室名:“四大宫”,并作一记。诸君喜不自禁,能文者著文,善书者为书。吾等观室内一日,朝课夜作,中而憩,暮而练,各有趣焉,喜为记。

尚记日早,鸡鸣不久,东方微曦,先生与诸生奔东西而来, 一室沸焉。得意弟子,手卷《诗》《书》,耳濡目染,尽是他家之故事;偷乐先生,把玩秘本,言传身教,尚言今日之诸生。

及日中,满屋皆背披一衫,伏案而睡,鼾声鹊起。时有清风潜入,锦书乱翻,人头遍抚,不分男女,一生醒,咒其不耻,扃以绝。

已而,夕阳在山,红光照楼,长廊来雀,书声不怕。忽一铃,众皆破门而出。或占栏而观,指指点点;或凭槛泡面,呼呼啦啦。秀嘴果脆,尖鼻粒粘,优哉游哉,不知天晚!比及归屋,华灯已掌,气定神凝,一座无闲。又半辰,月满东窗,云映西阁,风声淅淅,笔音沙沙。

 一日将尽,去意尚无,明堂可遇,功业难期。盛年苦学,志在千秋,古之贤者皆若是哉!呜呼!秋高云远,空余天外景,晨钟暮鼓,窗下埋头人。

语文教材资源和现实生活几乎都可以从语文教学的需要去深度开发,从而创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用于语文教学,用于做人教育。

banner
  1.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 隐私声明 | 网站管理登录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