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08-20 09:12:53 您是第0位浏览者
以科研促教育 以创新促发展
——宜都一中召开首届学术年会
为了应对国家新课程改革、增强学校教育科研水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宜都一中决定从今年起,每年暑期举办一届学术年会。学术年会的主要参会人员是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
作为首届年会,学校领导开动脑筋搞创新,力争能将学术年会形成一种优良的传统传承下去。相比过去每年举行的教学工作会议,本届学术年会在多方面进行了一些开创性工作。
第一、在学术报告方面,改变过去只有学校老师进行讲座的局面,首届学术年会中邀请专家进行教育前沿理论的学术讲座。
学校邀请市教研室赵晓燕老师针对普通高中开展课程改革作了的理论指导。赵老师的讲座精辟深刻,让老师们很受启发。
此外,学校校长周朴华针对新课程改革,做了《新课程环境下的校长发展》的专题报告;学校教务室主任程光新老师针对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做了《强化教学研究、创新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专题发言;学校副校长徐振祥老师针对高考,做了《总结经验、着眼未来、再接再厉、再创辉煌》总结报告。
赵晓燕老师作学术讲座
周朴华校长作专题报告
徐振祥副校长作总结报告
程光新主任作专题发言
第二、在表彰先进方面,改变过去针对教研成果的表彰,首届学术年会以过去一学年度的科研成果为依据表彰个人。
为了提高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决定将在每年学术年会中表彰在教育科研、科技创新和奥赛辅导(本届未评比)中做出了贡献的老师。
本次评比参考了教务室、教科室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三年内登记的数据(以后每届只看一年的数据),依照分等级、分级别计分的统计方式,根据参编专著、发表文章、论文获奖、教案获奖、课件获奖、竞赛课获奖、优质课获奖的情况,确定了张海德等10名“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根据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奥林匹克竞赛、学科能力竞赛,确定了刘立志等10名“科技创新优秀辅导老师”。此举的目的是希望老师们能毫不松懈地参与教育科研和科技创新。
在以往的表彰中,老师们往往将自己参加工作以来的成果都拿出来参评,这样,有了几项科研成果就可以管一辈子,但宜都一中的学术年会中的表彰只看最近登记的成果。这样,有的老师可能曾经在科研上颇有建树,但如果最近一年有所松懈,或者有了成果却不上报学校,那就榜上无名了。而且,过去学校一般是表彰科研成果,很少表彰个人,老师们一般是把在宜昌市乃至湖北省都获过奖的论文、教案、课件拿来参评,老师们当然不会在意一篇已经在省里获了一等奖的论文能否在学校评比中获奖,这样的评比对老师们的激励作用就削弱了,因此学校决定由评成果改为评个人。这样,那些真正在科研方面笔耕不辍的老师就脱颖而出了。
表彰科技创新优秀辅导老师
表彰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第三、在讨论交流方面,改变过去先拿方案再讨论方案最后形成决议的做法,首届学术年会先给出讨论话题再分组讨论最后集中由教研组长总结。
为了让学术讨论形成的决定真正体现集体智慧的结晶,本届学术年会组委会事先针对“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六个讨论话题,并以语文学科为例做了简要说明。
①本学科有哪些优良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尤其是现在坚持得不够好的)
②本学科在哪些方面应该革新?(可以参考学校硬件条件的改善和师资水平的提升来思考)
③本学科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④本学科应该开设哪些学科活动?
⑤本组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应该做好哪些事情?
⑥新课改启动后,本学科教学有哪些新的思考?
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教研组长写出了简要的报告集中交流。这种交流既能引人思考,避免跑题,又能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避免了“拍脑袋”式的决策。
教研组长的发言,除了注重学科特色方面的内容,又提到了一些带有共性的话题。例如开展学科课外活动,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共同编制教案、课件、试题、素材等教学资源库,以发挥集体智慧,避免各自为政式的重复劳动。
语文组老师在分组讨论
数学组老师在分组讨论
物理组老师在分组讨论
英语教研组组长李际平老师发言
化学教研组组长裴学群老师发言
地理教研组组长周治平老师发言
第四、在个别交流方面,改变了过去注重论文交流的方式,首届学术年会交流的内容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作为学术年会,当然应该有论文交流,本届年会只是象征性地安排了一名青年教师进行了论文交流,而把教师个人交流的重心放在了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上。
宜都一中将在未来几年内,大力鼓励老师们开展科技创新和奥赛。现在学校在这两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和省内一些名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本届年会安排了在科技创新中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周清老师进行就我校如何开展科技创新进行专题发言,周老师给学校和教师个人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宜都一中拥有省级一流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装备,但最近两年,老师们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的使用率越来越低,学校领导感到,长此以往,教学质量将受到影响。为此,本届年会安排了在计算机方面有特长的化学老师袁勇老师进行一次课件演示。通过袁老师的演示,大家应该能明显地感觉到,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节约的教学手段。
刘立志老师在交流论文
周清老师在指导科技创新
袁勇老师在演示课件
第五、在资料编印方面,改变了过去将论文放在会议资料中的做法,首届学术年会编印了单独的论文集。
本届年会,组委会汇编了这本近十万字的论文集——《启思录》,希望能让大家有所启迪,有所思考。论文是与会老师自愿提供的,充分体现了原创性原则。这些论文基本上已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者已经在宜昌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可以说是学校近两年来教育科研成果的一次展示。在论文的选择方面,充分体现了学术性原则,论文的编排在统一规格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原作风格。
以后学校每学期会统计老师们的科研成果,并收集论文的电子文档和发表、获奖情况,每年学术年会前汇编一本论文集,以作为学校科研成果的展示,方面校内老师的交流与学习。
论文集《启思录》封面
当前,中国的教育环境正处在一个变革的酝酿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公布,湖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启动。历史已经证明,在改革到来时,袖手观望和故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条;只有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人和团体才能生存下去。相信具有70年的办学历史的宜都一中,面对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浪潮,一定能把握良机,乘风破浪,引领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