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07-09 17:14:58 您是第0位浏览者
1178人上本科录取分数线,307人进入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不含艺体生),理科600分以上35人,文科576分(湖北省前200名)以上11人。其中文科考生吕非儿605分(不含优惠加分)、蔡亚玲597分(不含自主招生加分)、吴亚男595分,宋秀明特征成绩599分(少数民族加10分),4人名列宜昌市文科前10名;理科考生李峰云660分(不含自主招生加分)、杨祖耀658分、邹旷力657分,3人名列宜昌市理科前10名。今年2月蔡亚玲、李峰云通过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分别获得20分和5分的加分,预计宜都一中今年有6人可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连续4年在宜昌市名列前茅。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进入了高三,直面高三,直面高考,已经不再是遥远的事情,不论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不论在学习状态还是没在学习状态,高考都在悄悄地逼近你.所有真正体悟过高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高三真好.一位拚过高三而终于跨入理想大学的学子在他一篇《梦回高三》的文章中深情地写到:"惟有大苦,方能大乐,高三乃是大苦与大乐的最佳结合,高三促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长大,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都有了一个飞越,失去了高三,生命就失去了一份成熟,而把握住了高三,就把握住了整个的人生".他在文章中用一副对联诗情画意地勾勒出了他高三的大苦大乐:"何物动人,六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这是一种经过激流险滩后的豪迈,是一种过来人的彻悟.因此,一个成功的高三,一个"一百次摔倒一百零一次爬起来"的高三,着实让人回味,让人向往,让人热血沸腾.高三,并不只是背书,做题,成打的试卷,成摞的演草纸,弄清高三内涵的全部,把轨道切入高三,是每个即将结束高二生活的同学刻不容缓的问题.进入高三,适应高三,从心理到行动,完成角色上的转换,这就是今天动员会的主题.
一.高三,首先是一种精神,一种状态.什么是高三精神,曾经在某个高三的教室内,挂着一张标语,上写:"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信心,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这是学校历届高三精神的真实写照.不可想像,一个没有理想,没有志气的人,会有所作为吗?一个没有强大动力作支撑的人,能谈得上吃苦吗?一个没有坚韧意志品质的人,能在"人生极处是精神"的拚杀中达到成功的彼岸,体会到苦中之乐的人生真味吗?因此,以咬定青山之志,鼓足信念的风帆,以饱满的精神,以激昂的斗志,以强烈的投入,拚杀的渴望,以刻不容缓,只争朝夕的锐气,跑步进入高三,是学校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
二.高三是信念下的执着与顽强.进入高三,免不了许多的考试,免不了许多的挫折与失败.当成绩不如别人而想到前景叵测,当苦拚过一段后考试成绩依旧,当看到父母脸上的担忧与关注,许多人都会感到焦虑,浮躁,对自己的信心与能力产生怀疑,甚至选择放弃,自己扳倒自己.面对挫折,选择放弃还是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行,取决于你对成功的向往,取决于你的执着与顽强的意志品质.这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有勇气剔除习惯中一切的不合谐音符.
泰国正大集团老板年事已高决定退休,准备在自己的三个儿子中选一个作接班人.他想来想去,觉得二儿子最合适,从学识,为人,才干.于是有一天他把二儿子找来,准备和他好好谈谈.一开始他表示了对二儿子的欣赏和信任。但老人说他惟一的忧虑是二儿子抽烟的习惯。因为根据他的经验,一般抽烟的人到45岁,健康就会开始走下坡路,而此时正是一个男人年富力强,事业走上坡路的时候。如果这时有问题,自然难当重任。另外还有一个顾虑,说时他目光严肃地盯着儿子:“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连抽烟这种不良习惯都不能克服,那他怎么能胜任我所托付的重任呢?” 烟瘾很大的儿子一直在聚精会神地听着,手里正点着一支烟,当他听完老父亲最后一句话后,内心强烈地受到震动,他仿佛觉得从这一刻开始,自己必须有所决心,并立即付诸行动.于是他一语不发,把手中的烟在烟灰缸里一掐,从那一刻开始,他再没有吸过一支烟。平庸与伟大往往只是在一念之间,而这一念往往要有非凡的意志努力。
有人说: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控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回避挫折,但你可以东山再起,从头再来.心若在,梦就在。
三.高三意味着科学与高效.高考需要每位同学有理性的头脑,有科学高效的学习谋略.只有科学的,才能是高效的;只有是理性的,才能是准确的.我们的手头有许多成功者的经验,但模仿一个成功者的全部,未必会成为另一个成功者.借鉴别人的经验,规划好自己的高三,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体现科学与高效,才是好的学习策略.中国科学院首届"十大女杰"之一的胡志红认为她的成功得益于一本书:书中讲一位前苏联生物学家几十年如一日非常严谨地生活,把每天要做的事和做过的事都很完整地记下来.充实而宁静的每一天铸就了生物学家,当然还有胡志红的成功.这实际上就是常说的计划.很多的同学都体验过计划带来的高效。我国生产台球桌最大的公司老总,号称台球大王的甘连舫谈他的经营之道时说过一句话:"人不怕自己腿瘸,就怕腿瘸还不会用拐".
四.高三要打有准备之仗.即把心态调整好,把知识的基础打得更扎实,是当务之急.目前的高二,成绩自然有好有差,但请大家注意,这一年中,机会等在每个人的门前,自暴自弃,认为己不如人,还为时太早,把成绩拿上去,战胜高考,其实只是需要一点点勇气.
有一位法国记者,叫马维尔,去采访林肯,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想过废除黑奴制,《解放黑奴宣言》早在那时就已草就,可是他们都没有签署它.请问,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让您成就英名."林肯说:"可能有这个意识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仅是一点点的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马维尔还未再问下去,林肯的马车就出发了,他一直没有弄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林肯去世50周年后,马维尔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林肯在信中谈了幼年时的一段经历,"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我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座小小的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 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给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的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像之中".读到这封信的时候,马维尔已是76岁的老人,就在这一年,他决心学习汉语.据说3年后的1917年,他在广州采访,是以流利的汉语和孙中山对话的.所谓心理上的准备,就是建立自信,相信自己能行,在这个大的前提下,规划高三.正如林肯说的:"只需一点点的勇气".
高三是紧张的,也是让人向往的;高三是艰苦的,也是收获的.无怨无悔的拚过一次,也许是人生最难得的财富."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而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谨以汪国真的这段话送给新高三的同学们.让我们在若干年后,再次回忆起高三,能都说:"高三真好".
2009届乃至前几届毕业的大哥大姐们,为你们做出了表率,你们是非常不错的一届,在年级主任陈主任的带领下有能力、有信心超过上几届,你们准备好了吗?有信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