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 校园动态

一代名校秀荆楚 巍巍丰碑耀宜昌——2008年高考宜昌市理科前十名宜都一中独占4人

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07-04 17:37:41   您是第0位浏览者

 

2008年高考成绩揭晓,宜都一中又一次以其高分优势和一流的高考成绩,名扬荆楚,笑傲宜昌。

今年高考宜都一中660分以上高达4人,600分以上多达48人,310人达到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不含艺体生)。宜昌市理科前十名,宜都一中占4人,文科前十名宜都一中占2人。其中理科考生张中杰以666分荣获宜昌市第3名,刘盾以663分荣获宜昌市第六名、张瑞以663分并列宜昌市第六名,邓啸以662分荣获宜昌市第9名,四学子在第一时间被清华、北大提前锁定。

一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小市,一所县市级一中,在大量尖子生源外流的情况下,高考上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连续三年突破300人大关,每年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在宜都一中校史上树起一座巍巍丰碑,一代名校,在荆楚大地灿然而立,成为省内同类学校的楷模。

 

丰碑,在这里诞生

 

早在上个世纪宜都一中就曾因为培养了3名湖北省高考状元在省内闻名,近三年来宜都一中更是高考连获大捷,以一流的业绩,树起一座巍巍丰碑。

2006年,宜都一中在课程改革的春潮中悄然崛起,当年高考317人达到重点大学录取线,其中文科100人,成为湖北省内为数不多的几所高考文理上重点线双双过百的学校之一,并且600分以上人数一跃达到56人,其中文科15人,9人进入湖北省前100。文科考生程韵薇以641分荣获宜昌市第2名,荣获湖北省第3名,李夏露以631分名列湖北省第13名;理科考生李晗以668分名列宜昌市理科第3名,居湖北省第26名,刘晶以657分名列湖北省第78名,4学子在第一时间被清华、北大录取。宜都一中一举成为各地追慕的名校。

2007年高考,宜都一中再创辉煌,312人达到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其中文科97人,600分以上人数高达61人。理科考生江大法以662分;文科考生陈昭以614分、管婵以608分被清华、北大录取;文科考生王斯然以总分605分,英语单科成绩133分被香港中文大学奖学金班录取,获得50万港币的奖学金,成为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文科考生

2008年湖北省高考重点本科招生计划锐减数百人,面对强烈的高考竞争,宜都一中再显名校本色,除文科继续保持优势外,理科异军突起,在今年高考命题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再次创造辉煌纪录。

 

俊杰,从这里走出

 

在宜都一中校园有一座醒目的建筑——丹桂苑,“善待生活,高雅做人,健康成长”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走进613室,这是一座普通的学生寝室,“既做第一,又做惟一”的室训还历历在目。就是从这座平凡的小屋里,2008年高考,一举走出12名高考英才,他们人均得分高达631分。三年来,他们同室为友,相互激励,他们同场竞技,相互比拼。为了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学校给予他们相对自由的空间,班主任王家圣老师更是根据他们每人的特点因势利导,使他们各人的特长发展到极致。张瑞,老成持重,思维严谨,以稳健著名;张中杰,才思敏捷,思路开阔,充满霸气;刘盾,聪慧干练,不惟书本,知识面广,富有创新精神,邓啸,自信潇洒,目光远大,胸怀大志。三年来,他们相互砥砺,相互竞争,一路豪歌走完了高三历程,4人同创660分以上高分,差距在4分以内,创造了一项奇迹。带出王蒙、高心健、艾文冠、李广耀等一批640分以上的高分学子。

近年来,宜都一中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在校内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和分层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其规划人生,把工作面细化到每个学生个人。年级组为每位学生制定成功方案,各班确立各类学生工作面,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年级组安排教师个别辅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学生薄弱学科,各班安排老师个别帮扶,确保每个层面的学生在宜都一中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宜都一中学子高进尖出,低进高出,平衡发展,连创高考辉煌的一项法宝。

 

品牌,就这样炼成

 

在宜昌市教研中心举行的高考质量评估中,2006年宜都一中文科全部学科进入宜昌市前四名,其中文科综合、文科数学双双获得宜昌市第一名;2007年宜都市高考成绩综合排名高居全宜昌市第一名,宜都一中全方位跃居宜昌市前列,其中文科综合继续保持宜昌市第一名,理科综合、文科数学夺得宜昌市第二名,文科语文、理科数学夺得宜昌市第三名。2007年第8期《湖北教育》发布的时政新闻中,宜都一中荣登湖北省高考高分学校排行第8,宜都一中文科一举成为省内知名的品牌。加上今年高考理科的快速发展,目前宜都一中已经形成文理兼优,高分集中,学科优势明显,教师队伍精良,高考成绩稳定等鲜明特点,隆重推出自己的名校品牌。

进入新世纪,宜都一中明确提出了文化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效,和谐发展的战略,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力发展优质教育,立足科研和课改抓学科建设,立足课堂和备考抓队伍建设。

早在2003年学校就被中央教科所选为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实验基地,在中央教科所崔相录研究员的指导下,率先在全国普通高中系统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推出“课题式、学科式、拓展式‘三式递进’研究性学习课程模式”,200310月举办课题研究全国首届年会,来自全国各地60多所名校和40多个科研单位的100多名会议代表,参观了该校研究学习现场,引起强烈反响,纷纷组团来校参观学习,研究性学习经验迅速走向全国。2006年宜都一中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优秀实验基地,课题研究专著《三式递进研究学习》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学校被教育部确立为课题研究实验基地。该校独立承担的省级课题“三层六十级德育目标系列操练”,荣获宜昌市第三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该课题研究弥补了我国一段时期以来,基础教育德育有效研究的空白,首次将学校德育按照“养成教育、成功教育、感恩教育”三个层次,设立60层级逐层逐级操练,极大地增强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课题成果经《中国德育报》推介以后,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通过近年课改实验和高考备考的磨炼,一支在宜昌地区有名的骨干教师队伍和一些在省、市知名的优势学科已经形成。课题研究和课改实验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特色和品牌的形成,培养造就了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

 

   文化,就这样升华

走进今天的宜都一中,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开放,包容,开拓,奋进的气息。高大外展的罗马柱群象征宜都一中人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庄严凝重的悬梁柱托象征宜都一中人负重拼搏的坚强意志。气韵流动的大理石镌刻,古朴浑重的校训文化石,凤冠奋蹄的麒麟石雕无不彰显着这所学校厚重的文化内涵。

进入新世纪,宜都一中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极力打造名校之魂,以宜都籍晚清著名学者杨守敬先生毕生追求的学术人生境界“品高学富”为校训,在校内树起杨守敬这个榜样,提出“志在圣贤,心存报国、学必至善,行为世先”的宜都一中精神,鞭策、激励每个宜都一中人,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该校长期把“学生的成长和未来高于一切”作为办学理念,立足学生高中阶段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新、学会生存”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不断开拓,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该校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在校内大力推行全封闭管理,实施精细化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勇创一流的教育、教学成绩。在学校工作中引入“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创新机制,激发全校员工的创造潜能,谋求令人振奋的工作效果。在人事任免,考核评价,晋级晋职等方面不断改革,先后推出校长公推直选,教职工竞争上岗,绩效量化评价等系列改革措施,废除了十多项不合理的制度,建立起干部直选产生,员工科学配置,岗位双向选择的现代人才任用和管理体制,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大力倡导工作创新,鼓励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先后在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后勤服务等方面推出改革措施,一批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在这种创新机制下脱颖而出,极大地增强了学校活力。

 

党旗,在这里高扬

他们是一群未冠青年,

他们把青春赋予共产主义事业。

他们是一群优秀学子,

他们踏上走向成功的红色通道。

200858是一个特别难忘的日子,宜都一中三千多名师生齐聚大操场,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面对火红的党旗,韩笑、杜庸等八名优秀青年学子庄严向党宣誓。

学生入党宣誓是宜都一中每年五月必须举行的一项重大仪式,三年间共有22名同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进入新世纪,多元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校园,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宜都一中党总支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的严峻形势,大胆提出以党建促德育,把学生党建作为德育的最高境界的全新理念,坚持“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即以德育为中心,以支部为依托,以课堂和业余党校为阵地,以活动为主线,创造性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用党的信念、宗旨教育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在党组织的熏陶下,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抵制各种不良意识的侵蚀,促进学生快速健康成长,走出一条学校党建与德育相结合的新路。

学生党建与德育的结合点在德育,要想党建在学生德育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谋求党组织与学生之间的直接联系,为此,宜都一中党总支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把党支部建立在年级,在学生中竖起一面火红的旗帜。2000年以来,学校以年级党员教师为基础,成立基层党支部,支部书记兼任年级副主任,直接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学校75名在职党员教师,直接面向学生开展工作,每位党员负责联系一名入党申请人,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业、生活情况,引导他们参加党员组织活动,磨砺他们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对于那些经过长期培养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年级党支部又将他们纳入培养计划,重点培养,跟踪考查。学校各项活动中有意识地把他们推到前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通过同学寄语、班主任鉴定等多种形式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入党积极分子的快速成长,在全校3000多名学生中产生了积极影响,积极跟党走,做时代精英,在宜都一中蔚然成风,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欣看一代名校,再铸巍巍丰碑。我们强烈的感受到宜都一中正在书写现代教育的传奇故事。

(本报通讯员阳人)

  • 相关新闻
banner
  1.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 隐私声明 | 网站管理登录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