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 校园动态

考前一周 给心理减压

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06-02 08:14:16   您是第0位浏览者

 

考前情绪直接影响着考场发挥。因此,考前一周的心理调节,十分重要。

考前考生

心理状态类型

信心十足、心情舒畅放松型。

这类考生,充满对考试的渴望和胜利的信心,他们注意力强,思维敏捷,应变速度快而灵活。

压力过大、情绪紧张激动型。

这类考生由于对考试结果的期望过高,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又太大,以至于一想到考试,就非常紧张激动,呼吸加快,心跳加剧,肌肉紧张,甚至身体也不由自主地抖动。

盲目自信、感觉良好兴奋型。

这类考生,过于自信,在复习时走马观花,导致注意强度减弱,记忆不牢固。他们往往对考试难度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薄弱环节知之甚少或不去加以重视,以至于大脑紧张难以激发个人潜力。

极度郁闷,评价过低自卑型。

这类考生,对考试不抱任何希望。他们平时成绩一般较差,对考试已失去信心,或仅为顾及面子才应考,认为参加考试就行,对考试也不会感到紧张焦虑。

不作努力,心存侥幸投机型。

由于考前复习强度大,难度高,时间紧,一些成绩不佳的考生会产生挫折感,甚至认为通过考前复习已不可能取得多大的成效,于是企图借助一些所谓的“捷径”,如四处打听考题、试图通过考场上作弊等来取得好成绩。

   

考前心理调节

防止盲目自信

经常有考生凭着自己有点“实力”、小聪明,就自以为是、盲目乐观、自我满足、不思进取,导致成绩大幅度下滑,最终在高考中失利。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来避免这种盲目的乐观。

第一,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第二,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的第一步。第三,做横向对比。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有很多,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避免极度自卑

一些考生自感成绩很“差”,认为自己无考上大学的希望,自甘落后。这些同学要以伟人、杰出人物为榜样,在心中树立他们的形象,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多进行提高自信心的心理训练,克服自卑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参加高考。

   

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考试前做好精神、物质上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放松紧张的心情,有条不紊地进入应试状态。

精神准备除了要凋整好情绪外,也可以适当做些“幻想式的应考法”,暗示自己能够沉着、冷静地通过考试。物质准备除了生活上吃一些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食品外,还应做好交通工具、学习用品、考试用具、防暑降温等一系列准备。

适当复习做题

在考前最后一天仍旧做大量习题或是什么也不做都是不合理的。在这一天里,复习一些基础知识要点,把知识体系再次梳理一遍;看看以前做过的模拟试卷;想一想简单的问题,使大脑处于一种较活跃、清醒的状态。也可读一些报纸杂志、看看电视,在放松情绪的同时丰富知识,也许还能为第二天的作文开阔思路。

合理饮食营养

考试前既不可空腹,也不可过饱。应该使肠胃处于适当空闲状态,让血液流入大脑,尽量减少大脑倦怠时间。

避免过量运动

考前一天不要参加激烈、体能消耗较大的活动,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就可以了。

准备考试用具

高考前一天晚上,临睡前要将包括准考证在内的所有必备用品,装在一个袋子或书包里(最好是厚而透明的小塑料袋),放在容易见到的桌子上。每次考试出发前,都要检查必备品是否带齐了。

    

家长“五要”、“五不要”

临近高考,不少父母都期望孩子能考个好成绩,进个好大学,但是有些家长却比孩子上考场还紧张。家长再急,也得内紧外松,稳住阵脚,给孩子减压,鼓励他轻松上阵。

切记五要

其一,要情绪稳定。家长情绪稳定能形成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有助于考生情绪稳定。

其二,要情绪愉快。家长对考生考试充满信心,家庭气氛好,会对考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三,要告诉考生只要尽力就行。这有利于减轻考生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使他们轻轻松松上考场。

其四,要搞好孩子的饮食卫生。按照科学的饮食规律,给孩子制订菜谱,使考生体力充沛地参加高考。

其五,要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对考生的考试用品、准考证等携带做必要的督促检查,对去考场的路线、赴考场时间做必要的提示。

   

切忌五不要

其一,不要给孩子制订每门科目考试分数指标,否则就会给孩子加压。

其二,不要规定孩子考上什么大学。

其三,不要按自己的意愿强制孩子报志愿。考试前夕及考试期间,家长最好不要和孩子谈报志愿的事。

其四,如果孩子不同意送考最好不要送。

其五,不要在考试期间打听孩子考试情况。

  • 相关新闻
banner
  1.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 隐私声明 | 网站管理登录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