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02-26 12:59:20 您是第0位浏览者
我省2008年普通高考将继续实行“3+x”科目设置方案,“3”为语文、数学、英语,由我省命题;“x”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试题。
武汉晚报报今日独家刊登《补充说明》(略有删节),以飨读者。
数学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数学科(湖北卷)的命题将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数学)》为依据。
2.命题遵循“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确保安全、公平、公正、科学、规范。
3.命题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既有利于推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又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
4.命题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贴近教学实际,既注意全面,又突出重点,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注重对中学数学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5.命制的试卷应具有较高的效度与信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全卷满分为150分。湖北省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仍不使用计算器。
三、试卷结构
全卷共21道题,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空,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解答必须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全卷题型、题量和赋分如下:
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解答题共6小题,共75分.
四、难度控制
试题按难度系数(简称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难度在0.70以上的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40-0.70之间(包括0.40和0.70)的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40以下的题为难题.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三种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五、题型示例(如下)
英语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英语科(湖北卷)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为依据。
2.命题遵循"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确保安全、公平、公正、科学、规范。
3.命题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要结合我省教学实际,有利于推动高中新课程改革,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4.命题考虑英语学科特点,在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命制的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三、试卷结构
试卷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听力
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简短对话,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仅读一遍。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读两遍。
听力考试进行时,考生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后,考生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
第二部分:英语语言知识运用
本部分共三节,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一节: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本节测试的重点为英语词汇的用法。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每题在一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根据括号内的汉语提示,用句末括号内的英语单词完成句子。本节测试的重点为英语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三节: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在一篇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5分钟。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本部分测试考生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5篇短文的内容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5分钟。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
本部分测试考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共1题,满分2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0分钟。
四、难度控制
试题按难度系数(简称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难度在0.70以上(包括0.70)的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30~0.70之间的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30以下(包括0.30)的题为难题。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三种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五、题型示例
(一)多项选择题
(Ⅰ)考查听力
W: Alan, are you going to be in your office Wednesday afternoon?
M: No. Why?
W: I wondered if I could work there. My office is being painted then.
M: You’re in luck, Susan. I’ll be out until Friday morning.
W: That’s great. I’ve got. to get my project done by Thursday afternoon.
1. What did the woman ask the man?
A. Whether he could let her use his office.
B. Whether he had to work on the weekend.
C. Whether he could help her with her project.
M: This book is so interesting. I’m really enjoying it.
W: What is it?
M: Tear and Blood, by Steven White. Have you read it?
W: No, I haven’t.
M: Do you want to read it after I finish it?
W: Is it a novel?
M: No, it’s a popular science book.
W: Oh, that’s not my taste.
M: You don’t like popular science at all?
W: Well, I mean, popular science films are okay, but popular science books are boring.
2.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Reading a popular science book.
B. Making comments on a novel:
C. Watching a popular science film.
3.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popular science films?
A. They are dull.
B. They are okay.
C. They are interesting.
[答案]1. A 2. A 3. B
(II)考查词汇知识
1. To make members of. a team perform better, the trainer first of all has to know their ______ and weaknesses.
A. strengths B. benefits C. techniques D. values
2. The building around the corner caught fire last night. The police are now ______ the matter.
A. seeing through B. working out C. looking into D. watching over
3. As I grew up in a small town at the foot of a mountain, the visit to the village ______ scenes of my childhood.
A. called up B. called for C. called on D. called in
[答案]l.A 2. C 3. A
语文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语文科(湖北卷)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为依据。
2.命题遵循“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确保安全、公平、公正、科学、规范。
3.命题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要结合我省教学实际,渐进渗透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4.命题考虑语文学科特点,注重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试题,全面而有重点地反映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在考查考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5.命制的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全卷满分为150分。
三、试卷结构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共设计七道大题,23道小题。
1.试卷内容及其赋分情况如下: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约27分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约6分
古代诗文阅读,约27分
现代文阅读,约30分
写作,60分
2.试卷题型及其赋分比例如下:
单项选择题 约占24%
文言文翻译题
填空题
简答题
写作题
四、难度控制
试题按难度系数(简称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题为容易题,难度在0.3-0.7之间的题为中等题,难度在0.3以下的题为难题。
试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附录】:
附录一
2008年高考命题使用工具书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辞源》(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附录二
古诗文背诵篇目
(一)古文(10篇)
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 《荀子》
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
屈原列传(节选: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
陈情表 李密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师说 韩愈
阿房宫赋 杜牧
六国论 苏洵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前赤壁赋 苏轼
(二)诗词曲(25首)
氓 《诗经》
离骚(节选:从“帝高阳之苗裔兮”到“来吾导夫先路”) 屈原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潜
山居秋暝 王维
蜀道难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将进酒 李白
蜀相 杜甫
登高 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琵琶行 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 李贺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杜 牧
锦瑟 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 煜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念奴娇(大江东去) 苏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游
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长亭送别(节选:[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
五、题型示例(有删节)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 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②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 、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③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 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确定 前仆后继 只有/才
B.决定 前仆后继 只要/就
C.确定 前赴后继 只有/才
D.决定 前赴后继 只要/就
[2005年湖北卷]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 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
,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淀 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淀 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聚 完美无缺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聚 精妙绝伦
[2006年天津卷]
3.下列各句中,语意不明确的一句是( )
A.隆重简短的欢送仪式之后,这架飞机开始了大陆民航56年来的首次台湾之旅。
B.为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华夏旅行社设计并开通了20余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C.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D.在美国家庭中,汉语已成为继英语和西班牙语之后又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语言。
[2005年全国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为本市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也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
B.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C.打开莎士比亚戏剧集,如同打开百宝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艺术的光芒。
D.如果把天津建卫600年比作一部恢弘的史诗,那么三岔河口就是这部史诗的主旋律和最激昂的篇章。
[2006年天津卷]
语文科题型示例(有删节)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现实中的国有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政府承担的风险要大于效益。
B.唐先生教词选,基本上不讲,打起无锡腔调,把词“吟”一遍:“双鬓隔香红啊——玉钗头上风……好!真好!”这首词就算讲过了。
C.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D.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2006年湖北卷]
6.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台湾省某中学生旅行团所作的解说词,表述有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
(1)先生们,女士们:欢迎大家第一次来中山陵游览!(2)今天我为大家导游,感到很荣幸。(3)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处,(4)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心中的圣地。(5)苍松翠柏环抱着它,(6)霞光丽日辉映着它,(7)青山绿水依傍着它。(8)去年连战先生曾来这里拜谒,(9)表达了对中山先生的缅怀敬仰之情。(10)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故地重游,(11)瞻仰中山先生的陵寝,(12)重温先生的教诲吧!
[2006年江苏卷]
7.请以“我的一条建议”为标题写一段文字,为办好北京奥运进言献策。
要求:①内容合理、具体,语言通顺,不少于80字。
②不得写出建议人的单位、姓名。
[2006年北京卷]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1.填空。
(1)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 》叙述了主人翁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
(2)中国现代作家 创作的小说《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名句。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 ”和“半壁见海日, ”;又如,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
[2006年湖北卷]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
[2006年全国卷]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乡愁》,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诗作。
B.巴尔扎克和卡夫卡都是著名小说家,前者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后者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
C.鲁迅曾对章回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给以很高评价,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D.人称"小杜"的唐代作家杜牧,工诗擅文,《过华清宫》和《阿房宫赋》都是他的名作。
[2007年北京卷]
4.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并写出相关作家的诗文篇名。(两题任选一题)
(1)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写出杜甫"三吏"、"三别"中两篇作品的名称。
(2)①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②写出柳宗元两篇散文作品的名称。
[2006年广东卷]
(三)古代诗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
(1)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 )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
B.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C.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
D.作者对于写文章和行军打仗都很擅长。
(3)"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
(4)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① ②
(5)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2007年上海卷]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2006年湖北卷]
(四)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天坛之美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圜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蓝天”、“苍天”。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
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阅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荚,耐人深思。
(取材于杨辛《天坛》)
(1)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
B.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C.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
D.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
答:
(2)根据文意,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特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渐次升高,表示对上天的挑战。
B.节省占地面积,突出幽静之美。
C.高入云霄,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
D.突出崇高感,强化敬慕上苍的心情。
答:
(3)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词概括一下故宫的建筑意境。
答: , , , 。
(4)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高、圆、清”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为什么?
答:
[2006年北京卷]
(五)写作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