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04-18 20:16:56 您是第0位浏览者
[高三调考]英语:灵活运用词汇留意新增题型
华师一附中特级教师吴云
试卷解析
英语试题以稳定为主,内容有所创新。
试卷稳定,突出对考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考查。整套试卷中,大部分题型,题量及赋分上,与2006年高考的英语试卷(湖北卷)基本一致。
有新意,是指省考试院公布了今年高考英语试题的几点变化,这在试卷中有体现。其中第二部分第一节共10小题,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本节测试的重点为英语词汇的用法。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每题在一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根据括号内的汉语提示,用句末括号内的英语单词完成句子。本节测试的重点为英语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并取消了英语试卷使用多年的短文改错。对广大的武汉考生来说,是首次在大型考试中接受这种新题型的考查。
新题型是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运用能力。
备考建议
多项选择题。由于试卷加大了词汇辨异的考查力度,考生要学会真正看懂句子,所选词汇首先在语意上要符合上下文要求。对同义词、近义词,不要一味地用其“汉语注释”来解题。
这次调考,英语试题多项选择题中的所考词汇,有高中课本和阅读材料中的常见、常用词汇,也不乏一些为大部分考生略感生僻的词汇,如:第23小题中的aspect,此词仅在高三课本中才出现过几次;而第27小题中的budget,在整套高中英语教材中,仅在高二第15单元和高三第四单元各出现一次,而且在教材中都为名词,意为“预算”,在此处却为动词,意为“仔细安排、计划和控制”。
完成句子题。这种题型的题干由三个部分组成:英语句子部分、汉语提示部分和英语单词提示部分。
第一步:读全句,基本确定结构。结构(包括搭配和句子关系)基调的确定是答题成功的关键;第二步:观察汉语提示和英语单词提示,基本确定形式(包括时态、语态);第三步:总览全句,确定语义逻辑的通常性和在相对语境下的最佳形式。
注意新题型。从考试院所给的五个样例来看,主要是动词类的试题。这说明动词仍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但我们却不能掉以轻心,句子和其他词类也不是不考,比如第5小题,就考查了词汇、句子结构和语序。所以,我们要了解考查完成句子的试题,平时应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独立的语境。
由于新题型是首次亮相,难度一般不会太大,考生不必过于紧张。建议考生每天做一两个句子翻译题,既是对“完成句子”题的复习,也是书面表达的一种很好备考方法。
总之,考生要通过考前复习,积累足够量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系统的英语语法知识,并通过高考题型的专项训练,获得灵活解题的能力。
[高三调考]化学:摒弃偏题怪题扫清知识盲点
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熊定湖
试卷解析
理综化学试卷平和,难度适中,取材新颖。第6题涉及能源、环境、水污染等一些生活化学问题;第10题涉及艾滋病的防治,考查维生素p的结构、性质;第28题涉及隐性吸波材料C6H4S4;第29题涉及煤的综合利用等。
试卷题型体现了高考命题的趋势:8道选择题中1道生活化学题,1道有机选择题,6道覆盖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选择题;4道主观题中两道无机综合题,1道有机合成框图题,1道实验题。和近几年高考题型以及《考试大纲》中的题型示例吻合。
富含高考信息,体现学科内综合。知识板块的相互融合特点明显,如在无机推导题中掺入了计算及化学平衡的内容;在实验中增加考查了计算和有机物结构及性质。
知识覆盖面较广。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高考常考的基本理论;考查了有机化学中醇、醛、羧酸和酯之间的相互转化、官能团的性质、反应类型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有机主干知识;元素及其化合物考查了S、N、Fe、Al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
元素及化合物的考查内容稍显单薄,实验题稍易。
备考建议
摒弃偏题怪题,回归课本,抓基础。以《考试大纲》为指南,抓住第一轮复习和平时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及知识盲点,通过小专题,针对训练和评讲,加以突破。
如本试卷中H2S与Cu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HO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都是常错的知识点。通过查漏补缺,构建完整的扎实的前后贯通的知识网络,是高考成功的关键。
对06年未考的《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理论要充分重视。
重视题型训练,如选择题、无机综合题、有机框图题、实验题等,建立思维模式,提升解题能力,加快解题速度。
加强适应性训练,如做模拟试卷,限时训练,培养学生规范解题和表述,不犯无谓的错误,不丢该得的分数。
[高三调考]物理:组织专题复习重视实验操作
(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甘玉芹)
试卷解析
从题型和内容背景上看,本试卷的创新题不是太多,多数是陈题的衍变和翻新,这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相吻合。但本试卷的难度大于2月调考试卷的难度,选择题相对简单,实验题和计算题学生得分相对困难。
具体分析如下:14题考热学内容,15题考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题考光学,21题考原子物理,其他的4个选择题两力两电,主要是功能关系、电磁感应的内容,考查学生对这些主干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建模的能力。
第一道实验题是选择题,将高中物理中的几个重点力学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综合考查;第二个是电学设计性实验,不仅要测电阻,还要测电源的电动势,难度进一步加大。
最后的三个计算题,23题主要考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规律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4题考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25题考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对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备考建议
组织专题复习
对选择题专题,如热学、光学、原子、振动和波、万有引力等要进行专项训练,答题要求既准又快。
对知识专题,如“弹簧”、“传送带”、“运动和力”,要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要注重训练方法,熟能生巧。
对综合专题:如“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动量和机械能综合题”等,锻炼审题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物理实验
本次考试的实验题沿用去年高考的考试模式,第一题为选择题,主要考力学的几个重点实验,第二题考电学设计性实验。在复习中,对物理实验应加以足够的重视。
每年物理高考试题中,实验题约占14%,从每年学生高考的实际来看,实验题的得分率一般都不高。从考生的答卷和目前学生的复习情况看,有许多考生目前最怕物理的电学设计性实验。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对实验的考查重点放在考查对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仪器的使用上,着重考查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在其他题型中增加了以演示实验为背景设计的试题。
实验复习不能简单地背诵条款,要重视对规定实验的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基本测量仪器的读数;基本器材的使用;基本实验方法,如累积法、代替法、比较法、半值法等;处理数据的方法。
掌握应试技巧
物理是理科综合中难度较大的一科,近三年的得分率只在0.5左右。从历年阅卷情况看,都是分知识点、分步骤、分层次给分,研究评分标准可以提高解题的规范性,增加得分点,考出更高分数。具体做法是:
●审题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
●物理过程的分析要注意细节,要善于找出两个相关过程的连接点(临界点);
●简洁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尽量用常规方法,使用通用符号;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对复杂的数值计算题,最后结果要先解出符号表达,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高三调考]生物:提高识图能力规范文字表达
试卷解析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重点考查核心板块知识:代谢、调节、遗传变异、生态等。
试题在呈现形式上有所创新。如选择题第2题,将课本的基础实验以文字和图形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实验设计题(第30题)也以坐标曲线和实验装置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体现在选择题和实验设计题(第30题)上,如第30题的坐标曲线,关于乙烯浓度的排列顺序一反常态,改为由高到低排列;第31题则有“无毛雄鼠能正常生育,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的提示。备考建议
重视审题能力的训练。考生可以采取“读题目”、“找关键词”、“解释题意”、“画横线”等多种形式来进行专门的训练。
提高识图和图文转换能力。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关于图表、图形题的解题技巧方面的文章,掌握解题思路。
此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步骤为:审题(关键词)→析图→联想(建立联系――题图与教材相关知识整合)→作答(规范准确的语言)。此外还可有选择地找一些图表、图形类的题,进行专题训练。
核心和主干知识重点突破。在后阶段的备考中,对遗传与变异、代谢与稳态和调节、生态等重点板块知识,应予以重点突破。
其中,遗传与变异部分重在训练分析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代谢部分重在弄清其生理变化过程,以及与细胞等部分之间的联系;生态部分注意分析各种生态关系和原理的应用。
强化训练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一、抓好课本上的基础实验,明确每个实验的原理、目的、材料、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结论,并能做到对基础实验所涉及的方法、技能进行迁移与综合运用。
二、对一些经典实验(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究其要素,领悟科学探究的规范过程,并能应用于实验。
三、适当学习实验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如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假设与预期、结果与结论的区别与联系、实验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确认等等。
四、组织语言要做到言简意赅。在书写时,要尽量使用规范的实验术语和生物学专业术语,不能用含糊的口语。如:“盖玻片”不能说是“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说成“一样多的”;“振荡”不宜说成“晃动”、“摇动”等等。
[高三调考] 政治:关注社会热点不留知识死角
试卷解析
关注社会热点。试题背景材料具有时代性,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突出体现党和国家解决热点问题的大政方针。
如人大通过的《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社会保障、分配公平等有关民生问题;科技与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的关系;中俄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特别是突出了社会公平、民权民生,体现了07年高考备考的中心问题。
注重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第27题,要求学生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从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从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归纳出相关的经济常识的道理,既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更注重对材料的分析与综合,把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方法融为一体。
注重了知识点的分布。对一些被认为不重要的知识点,如民族、认识过程与认识方法的知识,试题也有所涉及,旨在提醒考生,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全面。备考建议
考生必须明确:政治学科高考考什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如何设计试题———以人类普遍关心的关系到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中心的主体设计思想。复习备考要死死抓住知识、方法与能力、中心问题这三大任务,并将其融为一体。
基础知识始终是高考命题的第一依据。复习中要对考纲规定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复习,不要留下知识死角。
政治学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时代性。要根据政治学科的性质特点,把握时代气息,关注并理解当今时代的热点、焦点,如“两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宏观调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民权民生等。
高考注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中要根据考试大约规定的目标能力要求,明确不同题型的特点要求,训练思维方法,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尽可能地提高得分率。
[高三调考]历史:关注热点问题依托回归教材
试卷解析
试题原创性强,难度不大,平和,学生容易发挥,具有很强导向性。
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大知识板块上,分值分布相对均匀,分别为26%、40%、34%。
知识覆盖面较均匀,中国古代史涉及战国、秦、西汉、东汉、隋、唐、北宋、元、明、清朝代的重点知识,中国近现代史涉及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党的建设、“一国两制”等内容。世界近现代史涉及东欧改革、美国的崛起、英国衰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式等内容。
主要考查了课本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文化气息浓,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关注现实,捕捉热点问题,如和谐社会、大国崛起、中俄关系等。
备考建议
复习时,应该立足于考纲,将五本书连串一起,抓纲理线,将考点知识要点化、线索化。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冲刺阶段,考生要做的除了综合试题外,就要以考点为依托回归教材了。这种回归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①重视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是指对历史进程能够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典章制度等,掌握了历史主干知识就掌握了历史发展的脉搏;
②重视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性质,结果和影响,从内涵和外延等方面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
注重热点问题突破。文科综合的命题,往往以社会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为素材命题,要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做到:每一个重大热点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每个重大热点问题与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相关联。
查漏补缺。经过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后,历史复习还存在哪些问题?考生除了将自己以往历次考试的试卷进行搜索、整理外,还可重做失误题目,分析失误的原因,从而达到检测复习效果,提高解题能力。
①对照《考试说明》上所列举的考点,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②对照今年的热点问题,检验这些热点问题与所学的哪些历史问题相联系;③对照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看自己是否掌握了主干知识和突破了重、难点;④对照五本历史书,哪一本或哪一段是你自己的薄弱之处需要加以强化等。
[高三调考]地理:掌握主干知识侧重人文地理
试卷解析
地理试题平稳,也体现了高考的新动向。
难易适中。虽然选择题的思考过程较长,综合题书写的文字较多,但难度不大,尤其是地球运动和气候历来的难点,没有超出一般原理和规律。
考主干知识。主要考查的知识包括地球运动、气候、河流、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区位(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城市)、人口和等值线的判断等,这些都是地理的主干知识,没有偏题和怪题。
侧重人文地理。选择题5、6、10、11题完全考人文地理,两道综合题也是以人文地理为主,人文地理的分值超过了一半。
结合热点。36题的环渤海、39题的中俄合作等都是结合时政,了解发生地区的地域特征,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国家的政策制定,以及经济发展措施的实施。
强调记忆。本试题除了结合主干知识的一般记忆,如:地球运动的规律、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气候分布规律和特点、主要河流的分布等。备考建议
加深理解一般的原理和规律。对于地理中的难点,可以通过图文结合,图文转化,针对典型题目加强练习,主动去理解和思考。
强化记忆。地理记忆的重点应该在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这两部分。区域地理重在定位、特征、地理事物的记忆;人文地理则记忆一般的原理和规律,以及典型案例。
答题训练。选择题的训练,可以采取讲述解题思路,或者写出解题过程等方法;综合题答题要规范;还要确定地理名词和地理术语的正确写法,避免因错别字而失分。
结合时政,文科综合。地理的39题是文科总综合题,往往是从政治的角度确定方向,地理定区域,还要考虑历史的主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