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书法家陈义经先生为我校题字留念。应湖北省社科期刊研究会会长,著名编审陈放先生邀请,国内著名书法家——书魂人品两超然的陈义经先生为我校题写“百年树人”字幅。陈放先生系我校1953届校友,现为湖北省社科联会长,湖北省社科联副主席,著名编审,教授,陈放先生长期关心母校,不忘母校的教育之恩,可钦可佩,后辈学子当引以为范。
【相关连接】
陈义经——书魂人品两超然
陈义经,字孝前,号愚庵,生于1914年,武汉市人。湖北省文史馆馆员。8岁读私塾,师于黄陂叶心斋先生,初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后师从张之洞幕府凫山吕纯吾习晋唐法帖。后又从黄冈黄鹄人习北碑……博取众长,成金刚“陈体”。
崭露头角
“搭档”多年,相知多年,受约写书家陈义经,一时间真还难以下笔。闭目凝思,浮影重重,最为感佩的是他的书品和人品。
陈先生爱书法,如痴如醉。无论寒暑,刻苦练习,虚心求教,转益多师。他始从黄陂叶心斋习《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复从张之洞幕府的凫山吕纯吾习晋唐法帖,少年时便写得一手好字。当时,他家住武昌豹头堤(后改为三烈士街,即今武昌造船厂内),在那条古老的街道上,家家户户的春联几乎都是他的手笔。
有一年,军阀段祺瑞的一个部属叫陈德修的人,驻扎在陈先生对门。此人虽行伍出身,但颇有古文化修养。得知豹头堤街上春联全出自陈义经这个12岁少年之手,大为震惊。将陈请去,当面写毕春联,并赏10块大洋,从此,陈义经的书名大振,一时有“神童”之誉。武昌中山路上著名老字号“致和酱园”的店主,慕名派人将陈义经请去,题写大字招牌。那块由少年陈义经用擘窠大字书写的金字招牌,历经几十年的风雨,直到解放后还在中山路上熠熠生辉。
声名大噪
陈先生就读重庆东吴大学法学院时,与三台贾天池先生游。贾公劝其在研摩颜书的基础上,以钱南园法强其骨,谭组庵意壮其神,复授以汉碑,在书坛名宿指点下,陈先生书艺大进。
抗日事起,民族危亡。大学毕业,陈先生所学国际法专业难以致用,便以一笔好字,应聘到当时在重庆的国民党中央政府总务局文书科供职,其顶头上司就是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堂兄陈省夫。陈义经不是国民党员,但一些来往公文及重要文件都由他抄录,连蒋介石和陈布雷的一些文稿也交他誊正。
陈先生端正秀美的蝇头小楷,就连当时声名大噪的国民党大佬吴稚晖、于右任、程潜、周仲岳等书法高手,也对他另眼垂青。抗战胜利后,还都南京。修建“总统府”时,门头“总统府”三字匾额由陈先生题写,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为南京“总统府”书写匾额一事,解放后陈先生一直讳莫如深,从不谈及。除了政治原因外,再就是“好汉不提当年勇”,决不为此猎名。直到近年台海两岸交流频繁和史料证实,他才不得不作了“坦白交待”。
不慕名利
中国书协曾多次做工作请他入会,都遭陈先生婉拒。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字写得不好,当了中国书协会员,也是徒具虚名,并不光荣;如果字写得好,不是中国书协会员,也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的。”最后,还是我代劳,为他填报了中国书协寄来的会员表格。
书成一体,对“润笔费”多少也不计较,故求书索书者不绝于门,陈先生迎来送往,劳累不堪。有鉴于此,省市一些书画界名流曾联名拟了一则《润例》,张贴在陈先生客厅显眼处,仍有人视而不见,照“索”不误!一次,陈先生受邀参加街头义卖笔会。会后清点,发现陈先生的一幅字不翼而飞。听说是被一个踩三轮车的人“偷”走了,陈先生不但不生气,还惋惜地说:“一个踩三轮车的人喜欢我的字,又没有钱买,这不算偷。可惜我不认识他,不然我还要送一幅给他留念的。”
清人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曾有人借为陈先生祝寿纪念之名,将他的书法作品选编成集出版。得到不少社会资助,书成后广为销售,而陈先生仅得到几十本“样书”!不少书家深为老人不平,有的还主张诉讼,但陈先生却说:“是我知人失察,背了这个‘黑锅’,但事久见人心,是非自有公论就行了。”对数十万元的巨款被人侵占而无动于心,淡泊名利如陈先生,这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多么难能可贵!
独树一帜
刘熙载说:“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天,当观乎其章;古,当观乎其变。(《艺概·书概》)”这里的“古,当观乎其变”,是要求“学书者”要善于创新变革,不可泥古不化,成为“书奴”。陈先生深知其理,他常说:“学别人的字写得再好,也还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革命要无我,写字要有我,要有自己的特色。”
由颜楷转习北碑,陈先生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之路。其实,北碑亦并非完璧,“笔画不甚佳”(欧阳修《东魏鲁孔子庙碑》)和“长短互见”(刘熙载《书概》),古人早看出来了。但陈先生却善“变”,临池研习,取长弃短,融颜楷于北碑,藏巧于拙。师古而不泥古,近俗而不媚俗。或方或圆,似碑似帖,敦厚凝重,洒脱遒劲,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书家誉为雅俗共赏的“陈体”!
我国当代书坛已故名宿赵朴初,不仅对陈老的书法一见钟情,还留下了一个“君子夺人所好”的趣事。一次,赵公受邀为某名胜题字时,他问全国有哪些书法家写了?来人便将已写好了的书法作品摆出来让其审阅。当赵公见到陈先生墨宝,眼睛一亮,连声称赞说:“这幅字写得好,很有功力!”当来人扼要介绍了陈先生的情况后,赵公笑了笑说:“既然你和陈老熟悉,能否请他再写一幅,这一幅就留给我作个纪念吧!”
独树一帜的“陈体”名满海内外,盛誉面前,陈先生却不满足,他常说:“艺无止境,决不可信手涂鸦,哗众取宠‘玩杂技’。”
